充电机器人“觉醒”首页 > 案例展示

充电机器人“觉醒”

  • 型号:LDX-K3050
  • 输出电压:0-30V 输出电流:0-50A
  • 来源:kaiyun.com官网
  • 发布时间:2025-08-18 05:11:41
  • 充电机器人,作为一种融合了先进机器人技术、AI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产物,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为
  • 在线订购

  充电机器人,作为一种融合了先进机器人技术、AI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产物,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为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提供了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当前,家庭充电具有多个隐形痛点:狭窄车位导致安桩困难、充电线拖地易损且存在泡水风险、冬季低温带来的电池安全隐患。

  在公共领域,传统充电设施面临更严峻挑战。固定充电桩利用率低下,安装及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枪线过重限制用户操作;夜间及恶劣天气下设备安全缺乏保障。

  比如,米奥面向家庭的“充电陪伴机器人”,采用低空吊挂+枪线智控结构,节省地面空间95%以上。

  而面向公共领域的“双子协同机器人”则通过双机械臂协同作业和智能调度算法,让电力服务流动起来。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逐步扩大,以及机器人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充电机器人的市场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家庭和公共充电场景,在物流园区、大型停车场、无人驾驶车辆运营区域等,充电机器人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工绿氢的移动储充机器人展示了这一趋势。它们不仅是充电设备,更是移动能源调度中心。

  该机器人支持交流与直流双输出模式,单枪功率高达600KW,并能接入风光发电站,有效消纳弃风弃光能源。

  开放智能架构设计允许快速切换上装模块,在应急电源、环境监视测定、冷链运输等场景中灵活变身。

  米奥的双子协同机器人同样具有生态扩展基因。其智慧屏幕拓展了广告盈利空间,模块化选配与弹性部署方案适配多元场地,大幅度降低新建投入。这种设计让充电桩从成本中心转变为潜在利润中心。

  长广溪智造与理想发布的滑轨式充电机器人通过开放技术架构,为具身智能生态构建了标准化能源接口,可快速迁移至人形机器人、工业AGV等载体。这标志着充电服务正从汽车领域向泛机器人市场延伸。

  标准化与相互连通是一个关键挑战。不同厂商的充电机器人在接口协议、通信标准上的差异,可能形成新的“数据孤岛”。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技术框架,以实现能源网络的真正智能化。

  安全与可靠性的技术挑战也不容忽视。家庭场景的充电陪伴机器人需确保儿童安全;公共场景设备要抵御恶意破坏;极端环境运行的稳定性仍需持续验证。这些都需要行业持续投入研发资源。

  2025年8月11日,米奥(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在2025WRC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发布两款重磅新品:全球首发“充电陪伴机器人”、行业首创“双子协同机器人”。

  其中,“充电陪伴机器人”首创“低空吊挂+枪线智控”结构节省地面空间,搭载全景护卫系统远程守护充电安全,搭载健康充电管理模式科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支持灵活的智充定制服务。

  “双子协同机器人”中低空搬运机器人利用双机械臂精准对接充电机器人,在单轨上实现“双子”协同作业,结合无障碍并行工作机制与智能调度算法,让公共电力服务灵活流动。

  8月1日消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比亚迪申请的“一种机器人”专利公布。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自动充电及充气机器人,该机器人无需车端改造,集成充电与充气功能,通过智能判断、精准对接及闭环控制,实现自动充电、胎压监测与充气,提升智能化体验,确保安全,降低使用成本。

  8月1日,在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车桥厂,排列整齐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宝”安装上外饰后,准备发往全国各地进行充电服务。

  这款“充电宝”呈长方形,尺寸为长2米、宽0.94米、高1.96米,重量为2吨,被称为移动充电机器人,目前已在普陀山景区、鄂尔多斯煤矿等场景落地应用。

  近日,在理想i8全球发布会上,长广溪智造与理想汽车携手推出的全球首款一对多滑轨式充电机器人。

  这款滑轨式充电机器人具备 “全车型兼容、全场景覆盖、全流程自动化” 三大核心优势,通过模块化滑轨设计与动态调度算法,实现单台机器人对多车位的智能覆盖,充电效率提升300%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运营商的硬件投入成本。

  近日,新工绿氢推出新一代TG01-VAM10电氢混动无人驾驶储充机器人。这是全球首款该级别超大电力容量移动电池体系、全球首款该级别电氢混动无人驾驶储充机器人型号。

  该机器人以“氢燃料电池+锂电池”双动力系统为核心,结合L4级无人驾驶技术、全域线控底盘及开放智能架构,可负载400-6000KWh超大容量电池。

上一篇:电池驱动电机 下一篇:聚类算法